Skip to main content

那些我没有告诉你的——伍绮诗《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是亚裔美国作家伍绮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少女 Lydia的死亡开篇,紧接着通过他们一家五口的视角和经历为读者揭示这和谐又诡异的家庭境况,一层一层地剖开Lydia真正的死亡缘由。作者一开始就好不隐瞒地直指Lydia心理压抑情况——爸爸James和妈妈Marilyn对她的厚望——为读者对Lydia的死亡动机打了一支预期针。小说的倒叙手法和多人视角并没有复杂化小说内容,读者随着作者笔下的安排穿梭、前进,对Lydia那无可避免的结局也无不深感惋惜和唏嘘。故事格调稍微沉重,作者在这一个小家庭里纳入了几个重要课题——种族歧视、无法自主的女性和家庭压力等等。小说精彩之处莫过于一开始就对读者开门见山,但读者却不会因已知的结局而兴致缺缺,反而因着情节的安排不断地追随作者找寻那个JamesLydia所质问的——how this had all gone so wrong? 

这是怎么样的家庭呢?爸爸James从小随着父母非法移民到美国生存,一直对“融入”这件事耿耿于怀,直到与纯美国人Marilyn的结合,他才第一次感受到归属感。长大成家立业的他认为儿子Nath一定能够比他更容易地融入这一大环境,但当他发现儿子Nath依然像别人口中“懦弱的中国人”模样,就为此而害怕、失望和嫌弃,与儿子的沟通逐渐潜移默化地变得争锋相对。在外遭遇种族歧视对Nath来说已是一层伤害,而爸爸的冷待与妈妈的忽视也让他在这家庭里被边缘化。爸爸James后来将“融入”的希望寄予乖巧的Lydia,常常鼓励她多与同学朋友玩耍,对于让孩子结交朋友这件事显得急不可耐,也常常幻想自家女儿如何人见人爱、左右逢源 

Her father was so concerned with what everyone was doing: I’m so glad you’re going to the dance, honey—everyone goes to the dance. Your hair looks so pretty that way, Lyddie—everyone has long hair these days, right? Anytime she smiled: You should smile more—everyone likes a girl who smiles. As if a dress and long hair and a smile could hide everything about her that was different. 

妈妈MarilynLydia的影响,就如Marilyn的母亲对她的影响。Marilyn生活在一个不大圆满的家庭,而她妈妈是典型的附属女性。她希望Marilyn多学习如何操持一个家,找一个好依靠的对象,做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但Marilyn的梦想却是成为医生,她竭尽力气要跳脱枷锁,而她也确实有过梦想实现的契机——入读哈佛医学院。然而,命运弄人。MarilynJames迅速相恋并怀孕,不得已放弃学业。后来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的Marilyn有过不辞而别的出走经历,而这对年幼的Lydia来说无疑是伤害,也是Lydia转变的时刻——她变得乖巧,答应父母的所有要求,努力学习完成妈妈的梦想,因为她害怕这和谐的家庭会再次破灭。 

Jack was right: she had been afraid so long, she had forgotten what it was like not to be—afraid that, one day, her mother would disappear again, that her father would crumble, that their whole family would collapse once more. Ever since that summer without her mother, their family had felt precarious, as if they were teetering on a cliff. Before that she hadn’t realized how fragile happiness was, how if you were careless, you could knock it over and shatter it. Anything her mother wanted, she had promised. As long as she would stay. She had been so afraid. So every time her mother said Do you want—? she had said yes. She knew what her parents had longed for, without them saying a word, and she had wanted them happy. She had kept her promise. And her mother had stayed. Read this book. Yes. Want this. Love this. Yes. 

NathLydia自小相伴,彼此知道双方的处境,不是没有埋怨过彼此,但因为互相了解所以成为彼此的救生圈。Lydia尤其依赖哥哥,但当哥哥获得哈佛的录取书,当她知道哥哥将一去不回头,Lydia感到无比的寂寞、孤独、无力。正开启大学生涯的Nath认为Lydia终有一天会像他一样离开这充满压迫的家,只要熬过就好了。但Lydia因长期的压抑,加上唯一能理解她的Nath不愿再承接妹妹的重量以及误以为爸爸外遇导致她对前景不抱希望,她觉得自己无路可逃,而她又无法再承受一切了,所以她走向了死亡之湖。 

Ever since that summer, she had been so afraid—of losing her mother, of losing her father. And, after a while, the biggest fear of all: of losing Nath, the only one who understood the strange and brittle balance in their family. Who knew all that had happened. Who had always kept her afloat…… It had been the same ever since. Don’t let me sink, she had thought as she reached for his hand, and he had promised not to when he took it. This moment, Lydia thought. This is where it all went wrong. 

小说通过这一家五口的叙事视角向读者讲述这一家庭的成立和经历,有着全知视角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定然发现这一家五口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沟通——MarilynJames的自卑、JamesMarilyn的梦想、父母对儿女的压力、儿女对父母的寄望、兄妹对彼此说不出口的求助都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而那一直被忽视的小女儿Hannah就像一面镜子,她无疑是这个家庭的产物——小小年纪细心乖巧、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所渴望又有所克制。当整个家庭在崩裂之时,她的存在也成了至关重要,也在崩裂之际作到了缓解和平衡——父母对女儿逝去的哀痛、夫妻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崩塌的边缘,还有哥哥无法挽回妹妹的自责,都在Hannah的一声呼叫、呐喊得到缓解。只是,Hannah会是一个让紧绷得以舒缓的缺口,还是第二个Lydia就不得而知了。生活还在继续,故事还在续写。无论错的多么离谱,无论要失去多少,总还是要继续往前走,因为

There is nowhere to go but on.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man or True man?——在不幸中找寻希望

“Good Morning. Oh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电影《楚门的世界》就以主人公楚门的这一句台词来迎接新 的 一天 ,新的希望 。楚门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内 ,他 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打从一出生开始就 就通过无数个隐蔽的摄像头被放映在电视机上。 父母、妻子、好友甚至是路人甲乙丙丁都事先被 真人秀的制作人 安排在楚门的身边,楚门每天都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毫无波澜。一次次偶然的意外,让楚门意识到 他 所生活在的空间 越来越怪异 ,破绽越来越多 : 已去世的父亲突然回来、妻子总 会 突然的 念 出 广告词、 总是有人破坏他去 菲 济的计划 …… 最终楚门对自己生活的“世界”产生疑问。 电影最后以楚门克服自己对水的恐惧,乘船出海,逃脱这个虚假的生活空间作为结局。           从人道的角度去观看这一部电影,就不得不讨论楚门那 30 年的 不幸 。摄像机把楚门的一举一动向全球转播,几亿人堂而皇之地欣赏着他生活的光明与黑暗。楚门真人秀历经了 30 年收视率依然高居不下,观众乐此不疲 地 窥视他人的生活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更可怕的是,导演为了迎合观众的窥探欲望,还想要直播楚门与被安排的女演员性爱的过程。大众对于楚门的感情可以说是复杂的 ,他们30年以来都以观赏楚门的真人秀为娱乐, 无论是在上班亦或是洗澡,都是在观看着楚门的一举一动, 有的 甚至 还愿意掏腰包购买关于楚门的“ 周边商品” ,可说是非常的喜爱楚门 。这其中 也 不乏有观众对于楚门被“囚禁”深表同情,甚至也有闯入摄影棚,背叛导演指示的演员—— Slyvia 。她想要把楚门“解救”出来,她不断地去劝说楚门出走寻找“真相”。但无可否认, 哪怕楚门陪伴了他们30年, 所有的观众在楚门历经万苦而成功逃脱后 都 没有感到伤心不舍,反而是 欣喜若狂,仿佛 是与楚门并肩逃出的小伙伴。     楚门是不幸的。 而这一切都 从他一出生就被 影视公司收养,成为真人秀的主角 为起点。 楚门 “不幸的” 在巨大的摄影棚内生活了 30 年,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早就安排好了的 : 想要成...

从执着到释然——钟晓阳《哀伤纪》的谱成

一 部 作 品的续写或重版,究竟是对一个故事的延续还是补充呢?作家钟晓阳在 2008 年重新执笔后对自己早前已出版的一些作品进行了续写和重版,作品中有的新附书信,也有对旧作 “ 推倒重写 ” 的。当中 2014 年出版的《哀伤纪》收录了钟晓阳 1986 年的初版《哀歌》以及她 2014 年续写的《哀伤书》。与《哀歌》相隔了 28 年的《哀伤书》似是在叙说着同一个或延续的故事,然而当中的人物、情节虽与前者的设置有相似之处,仔细琢磨一番后却发现它们并不如此。   上半部《哀歌》以第一人称倒叙手法讲述了少女“我”到美国三藩市求学时与梦想成为渔夫出海的“你”从初识到相爱再分离的故事。这是一段“留不住”的故事,小说中的“你”一直为梦想做准备,即便是后来出现的“我”也无法阻止 “你”的 脚步。“我”对“你”情深至愿随“你”在海上流浪,“你”却不愿意更不忍心自己的梦想耽误了“我”的青春。直到“你”的海上捕鱼生涯开始,“我”和“你”已渐行渐远直至不再相见,昔日的情分也只能随海风而去。   准确地来说,这是一部“我”对“你”的深情剖白,富含“我”的执着以及无能为力的哀伤。 《哀歌》是一部很美的作品,诗一般的字句为作品增添美而哀伤的氛围。我并没有像“我”一样的情感经历,当中“我”对“你” 所 倾 述的话语却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我的内心 。“我”对“你”的爱确实过分执着得让人不明白,但“我”对“你”的执迷通过钟晓阳笔下的一字一物贯彻全篇,那份爱而不得的心情怎不叫人心疼、可惜?“我”曾经努力留住“你”, 但生命 只 能 容纳海洋的 “你”却无法容纳一个小小的“我” 。 “我”也只能一直沉浸在“留不住你”和“失去你”的痛苦里,唯有依靠漫长的时间帮助淡化、治愈伤痛。最后,多年以后的“我”在明白了玫瑰的颜色是逐渐褪淡的,如同人类的命运其实也因遵循着这样的原理事实——没有事物是永存的,“我”对于爱“你”这件事情也就逐渐释然。   在下半部《哀伤书》里虽然依旧以第一人称叙述,却不再只有“我”和“你”,作品增加了许多人物和支线,人物也都被赋予了名字——金洁儿(我)、占、郑星光、蒋明经、简小汶等。小说不再是像《哀歌》一样的“情书”,更像是为《哀歌》补充、完善的故事。 《哀伤书》讲述了金洁儿的人生起伏以及与三位男 人 的情感纠葛,我们会 自然 地将金洁...

《夕雾花园》读后感

《夕雾花园》这部作品因为其电影入围了各大奖项而备受瞩目,而其实这部作品除了叙述了一段美丽的史诗爱情故事,同时也揭露很多不同的题材。在这部小说之中有大量对马共的书写,但是由于我对马共的认识不多,在接下来的文章就不会有太多讨论,但是真的很推荐小伙伴们看看这部小说哦! 这个故事以一个曾经在战争之中被日军抓去当战俘的云林为主角,为了打造在拘留营死去的姐姐最喜欢的日式花园,而跑到金马伦寻找久居于此的前日本皇家庭园师中村有朋,后来两人坠入爱河的故事。这部小说精彩的地方在于它有别以往对日军的刻板印象,描写了两个看似对立的人们如何相爱,同时也展示了在战争时期不同立场的人们的面貌。 不一样的“加害者” 小说的男主角——中村有朋是一名前天皇御用的庭园设计师,在战争之前就已来到马来亚居住。身为日本人的身份使有朋时常感到痛苦、罪恶,因为出现在他生活中的人们多是在战争中被日本人伤害的人们。这让他每每面对他们的时候都感到愧疚,于是他尝试以 专心 打造属于自己的日式花园与世界隔绝,逃避自己的同胞为了“荣誉”所造成的伤害。 有朋贵为前天皇御用的庭园设计师,其家族在当时的日本也有相当高的地位。虽然后来因为一些人事问题,有朋被夺去皇家庭园设计师的身份而离开日本来到了马来亚,但是在日本侵占马来亚的时候,有朋可以说是竭尽所能去保护身边所有的人,避免他们遭受日军的迫害。因为有朋的关系,日军不会侵犯马久巴茶园,他们也不会伤害为有朋工作的工人们。有朋也因此在日据时期,尽其所能去收容当地人作为他的工人,以免他们受难于战争。麦格纳斯在战争爆发期间也有叫上云林一家,到金马伦来投靠有朋,只是云林父亲不愿投靠日本人而拒绝了。 战争结束之后,有朋的内心依然感到愧疚;他不赞同日本提议的“荣誉之战”,但也无法违抗天皇。云林说在夕雾花园里,她感觉这里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了,仿佛一切的痛苦不曾发生过,内心一片平静。这就是有朋建造夕雾花园的原因。他尝试打造这座平静的花园,隔离自己与外面的世界,希望能在这篇花园之中得到平静。他的内心充满对日军和战争的不满,但是尽管有再多的不服气,他却不能与天皇对抗。这样的矛盾和纠结,让有朋这个角色更加的令人心疼。 在日据时期,日本人是加害者。作为马来西亚人民的我们,自小就能从爷爷奶奶口中听到日本人如何迫害当时的马来亚华人。在他们的叙述当中,日本人就好像恶魔一样残忍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