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21

文学的组成要素——本间久雄《文学概论》04

第三章 美底情绪与想象   作者在第一章文学的定义之中就强调了情感与情绪作为文学的一大要素,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正是因为文学之中的感情使其于其他文字产生了区分。而本篇章的内容主要尝试解决关于构成文学的要素。本间久雄使用了文却斯特所提出的文学的要素为主轴去论述,并且辅以其他学者的理论去巩固和表达的自身的看法。      文却斯特认为,构成文学的要素有四:      1.  情绪( emotion)      2.  想象( imagination)      3.  思想( thought)      4.  形式( form)   情绪 1.  是否无论怎样的情绪、怎样的情感,都可以随便成为文学? 托尔斯泰【艺术论 (What is Art?)】:无论什么样的情绪或感情都可以成为文学,但是这里说的的情绪或感情是一种被精炼过的某种特殊心理经验,而不是对生活体验的直接感受。 *What is特殊的心底经验?:情绪和感情,文学很重要的要素,但不是指一种直接对情感的体验,而是文学中情感或情绪特殊的心底经验。 根据波山奎《美学三讲( Three Lectures on Aesthetics)》中提出美底情绪的性质如下(观照说):   A.  永续底( stable) B.  相关底( relevant) C.  共通底( common)   概括来说,所谓美的情绪是 “ 具现于以后可以观玩及谁都可以观玩的一个对象里面的一种情绪 ”。 此外,波山奎也提出了另外两方面来对以上的结论做出考察: 经验美底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心的态度,须为关照底( contempletive)的;这时候的感情,须为被“组织化(organize)”的、“成形底(plastic)”的,乃至被“具体化(embody)”或被“化身化(incarnate)”的。从这两方面精细的考察美的经验。   简单来说:美的情绪是一种情感体验之后 被被提炼出来的 、具现化的,并且任何人都能有共鸣的东西 。   2.  我们描写在那文学的作品的,要怎样的情绪及感情才能得到最多的共鸣?      前面提到的问题提出了波山奎的观照说,认为文学要素的情绪是一种经过提炼后被具现化,并且容易产生共鸣的情绪。这这里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感情或情绪能获得最多的共鸣。作者认为只要符合了文学的特质(即:普遍性 +永久性=文学效果

《汴京残梦》——北宋末年间新旧变法的“余温”

  相比早前初一拾五选读的《万历十五年》来说,黄仁宇《汴京残梦》这本小说相对好读得多。楔子一篇,作者就强调了这部作品属历史小说,而不是一般的严肃学术著作。这部小说与《万历》一样,依旧是以人物切入进行叙事,这一次却不是聚焦于历史上有名有权的人物,而以虚构的九品官吏徐承茵作为主角,铺出北宋末年间《清明上河图》的绘制过程。   “三道屏风”——近、中、远的描绘与叙事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年间的名画,主要描绘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当时的圣上亦要求这幅画要如《诗经》的作者之叙民情,也要如《诗经》般的含蓄。《清明上河图》的主持张择端在指点负责采集资料、画稿的徐承茵时提出了“三道屏风“的作画技巧,是以近、中、远三种距离为秘诀来描画京中之事。“任何景物都可以区分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三个阶段。只是这样的划分在某些景物里非常明显,有些则互相牵扯,层次模糊罢了。”以这“三道屏风”来作画,不仅将近、中、远三种次序都呈现,还能显示汴京中贫富介于其中不上不下的三个阶层。黄仁宇这《汴京残梦》的写作或许也可以概以“三道屏风”的方法。        《汴京残梦》主要围绕着画学谕徐承茵在参与《清明上河图》的绘制之时所经历的事。在被安排参与《清明上河图》的作画之前,徐承茵与其他学子一样,希望通过科举考获功名。然而,当他与两位好友——陆澹园和李功敏到汴京参与礼部应举时,朝廷却更换了法度,废科举,兴学校,并注重于书画医算的栽培,徐承茵也因而被安排学画,成了正九品画学谕。法度的更换,一时说不上好坏,即使还望通过礼部应举得功名的徐承茵也受惠捞的一官半职。而在负责《清明上河图》的工作中,因徐承茵认为画中供奉茶水的丫鬟由公主柔福帝姬扮充,以她相貌画入之事不妥,而与柔福帝姬相见以期能阻此事;却又因相处之后有感柔福帝姬的决定背负沉重,甚至由同情转而生起情愫。二人总会面三次,双双堕入爱河。私认为平淡地叙述着历史忽插入情爱略显突兀,但阅毕之后惊觉情爱部分笔墨不多,原是在于铺垫徐承茵最后的结局。此外,与徐承茵相干的其他人物,如陆澹园、李功敏、张择端等人,甚至是徐承茵亲人的遭遇,无不与朝廷政治息息相关。如原仕途大好甚至悔婚于徐承茵之妹苏青,打算与童家联姻的陆澹园最后却因军中诸将领贪污事件揭发,各人官官相护,将罪加于作为军前征信郎的他,而向来一直替人弥补掩饰也少不得贪上一脚的他只落得落魄“逃难”的下

只因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最好的爱情(《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在Netflix看了《我的父亲母亲》。我在这部电影里边,看见了爱情最纯粹的宝石。还真不知道文字要从哪里开始下手,但是看完电影之后,内心是满满的感动,又或者说是一种悸动。太美了,但却也非常真实。虽然在这个时代来看,一切是那么不可能 ,但是这样的爱情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他或许是你的父亲母亲,或者是你的爷爷奶奶。   我感觉在资源匮乏的年代,内心和精神上的抚慰比现在实在是丰富太多了。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就确定接下来的一辈子是你。故事的起伏其实算是蛮平淡的,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俩人的互动也少之又少,甚至连两人的对话可能也不超过10句。但就是这样的情节,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爱。   有时候我在想,爱情最美好的样子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人海茫茫之中,我看见了你,你也看见了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内心都已确定了彼此,哪怕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也确定你就是我在找的人。不需要语言,只要看见你就足够,而且什么都不要,就要看你一辈子。这样的爱情在现今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奢侈了。   曾经和朋友聊天,他说我们已经不是那种可以只谈恋爱的年纪了。谈恋爱要考虑到彼此的三观、习惯、身份、地位、经济能力,不然以后的生活会很辛苦的。或许是我太天真吧,尽管到了可以结婚的年纪,我依然希望爱情是纯粹的。哪怕对方身无分文,只要第一眼的眼神,我就确定余生是你的那种爱情。   近来在网上都能看到各种被消费的感情,随着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感情也成为一种可以被消费的元素。像是我一直都没有关注的马来西亚网红圈里,秋雯和前男友的事情也闹得沸沸扬扬到我都略懂一二。虽然对于内情也没啥了解,但是从前男友发的分手影片,到事情过去好些日子后,依然在其他评论或媒体平台暗嘲前女友之事来看,这段感情仿佛被践踏了一般,被刻意塑造成了人们吃饱喝足后的谈资。我也不清楚当事人是否有这层意图,但是不管有意无意,这段感情在结束的那一刻,或许就不再成为被两人好好珍惜的回忆。而我对于这样的爱情,感到非常的难过。   “过去不管什么都很慢,爱一个人要用一辈子。”这句话之所以能够触动人,或许就是因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这件事情,或许在这个时代已成为了奢侈到不能奢侈的事情。呆在小地方久了,我总喜欢去八卦村里的爱情故事,虽然时常能够听到彼此抱怨的声音,但是声音里充满了爱。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对爱情抱有期待的原因。我的父母相识十年,十年里并无联络,却在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