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用一生的等待告訴你卑微與強悍——馬奎斯《沒有人寫信給上校》中的尊嚴氣息

全篇讀盡,有個疑惑:到底是信在路上,還是根本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我本來想說沒有人知道答案,但後來朋友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作者已經用題目告訴你答案了」。那我為什麼會產生「信在路上」的感覺呢?無非是因為上校無窮無盡的「等待」所致。上校每個星期五都會穿著整齊走到河邊,等待郵差上岸,再尾隨著他到郵局,看他把一整包信件派發出去。上校等的是一封叫他領取退休金的通知信,是個能幫助他擺脫貧窮困苦生活的「好消息」。等了十五年,沒有消息或許還算是個「好消息」。他沒有理由放棄等待,因為這是他用汗水打拼換來的功勞,是在面對潦倒的往後餘生中僅能展現的唯一尊嚴。

上校大概會感到慶幸他有一位不離不棄的妻子以及一隻帶給全村希望的鬥雞。雖然上校夫婦倆的兒子阿古斯丁「在鬥雞場上因為散發傳單而被亂槍打死」,可以說是被鬥雞害死,但鬥雞卻成了兒子唯一留下的遺物,讓他不捨得殺了它。村子裡的人都看好這隻鬥雞,都說是「全省最棒的一隻公雞」,相信它能在來臨的一月鬥雞比賽中獲勝。因此,上校一直堅持養著鬥雞。就算他們的生活窮到只剩下五毛錢,但還是會先為那隻快沒糧食的鬥雞而愁。妻子曾喚他上街變賣鬥雞,他依然只是抱著鬥雞在村子裡穿梭。有一次,鬥雞在預賽中表現良好,他抱著它回家。他覺得路上的人都把注意力轉到他身上,讓他終於體會到「走路都有風」的快感了。

生活的拮据慢慢地消磨著上校妻子的耐性,原本尊重上校的妻子最後不得不以「尊嚴是不能當飯吃的」來揭穿上校死要面子的陋習。生病的妻子不斷地提出各種想法,以賺取生計,比如:縫補、變賣鐘畫、鬥雞,甚至抵押結婚戒指。可是,上校卻總在別人面前裝模作樣,假裝過著尊貴的生活。他其實心裡時刻記著那封遲遲未到的信,卻嘴硬說沒在等信;他帶著鐘和雞到鎮上要賣給富人堂薩瓦斯,卻不敢直截了當地開口;他無奈妻子上街找生計的行徑讓全鎮的人都知道他們快餓死了……他愛面子,愛到甘願「吃屎」!

我們很容易會批判上校太過重視尊嚴或愛面子的行為,認為他不該只是等待;而是應該在等信的當兒,做點別的事來拯救夫妻倆的生活。或許,更會認為不去試圖彌補生活上的缺陷就是自作自受。但是,回頭想想,貧困是他們的錯嗎?他們本該著退休金過下半輩子的,但因為行政上的不透明與不積極,讓他們的養老金遙遙無期。我們或許會覺得他們過得很慘,但是至少上校不會覺得自己慘,因為他一直都相信還有希望。他相信上天的安排,認為他們「要是會餓死,早就餓死了」。他一直相信信就在來的路上,再等多幾年也無所謂,反正都等了十五年。他相信那隻讓他享受過走路有風的鬥雞,他不惜拿自己嘴裡的糧去餵它。就算生活快過不下去了,他盡量避免自己向別人求救,勢必要有尊嚴地活著。試想想,如果上校承認了他們的貧窮,別人會用什麼眼光來對待他們?沒錯,不是同情,就是憐憫。上校之所以始終不喊「救命」,就是因為想要擁有對等的交流。當別人看不起上校的時候,連上校也要看不起自己的話,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所以,他寧願相信別人認為不存在的希望,因為希望是讓他活下去的最後一根稻草。上校用他一生的等待告訴你,他卑微到甚至能吃屎,卻又強悍到能!吃!屎!

《沒人寫信給上校》是一本讀起來很順暢的小說。讀第一次的時候,大概都會有「哦,就這樣咯」的錯覺。(沒錯,那是錯覺!)細讀第二次,大概就會明白為什麼馬奎斯自己那麼推這本了。他用極淺白輕鬆的語調來陳述上校在生活中與尊嚴的鬥爭,並以絕望來陳述希望。

文/林嘉玲

後記:今年年初,獨自一人到台灣走走逛逛。即將在五月三十一日熄燈謝幕的誠品敦南店成了文青與假文青必之地。在書店裡亂晃,注意到一行字:「馬奎斯:我寫《百年孤寂》的原因,是為了讓大家看見《沒有人寫信給上校》」。第一次聽聞《百年孤寂》是在2016年參加的第二屆後浪營裡,牛油小生介紹的必讀文學作品。兩年後,在有店上買了限量復刻精裝版本,但斷斷續續地讀,還是沒讀完。(聳肩,原歸正傳!)我當下就衝著馬奎斯的這句話,買了《沒有人寫信給上校》帶回馬來西亞。想說,如果你還沒讀《百年孤寂》,或許可以先讀《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活动回顾】初一拾五导读会:黎紫书《流俗地》

上个周末,初一拾五进行了一场线上导读会,导读书目为马华作家黎紫书近作《流俗地》。在这场导读会中,我们首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流俗地》。而后,成员嘉玲也为大家讲解了小说主角银霞的盲人设定,以及书中出现的猫和迦尼萨,同时也在银霞的经历与政治走向之间作了一个隐喻的链接。紧接着,成员秋柔、丽欢、棋薇分别就俗人、俗事、俗地、俗物为大家讲解内容,以让参与者更加了解该作品。最后,我们亦分享了彼此的读后感,也推荐大家阅读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作为一个补充。以下,将附上导读会成员所制作的PPT: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出席,祈愿下次还有机会再与大家见面!

Truman or True man?——在不幸中找寻希望

“Good Morning. Oh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电影《楚门的世界》就以主人公楚门的这一句台词来迎接新 的 一天 ,新的希望 。楚门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内 ,他 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打从一出生开始就 就通过无数个隐蔽的摄像头被放映在电视机上。 父母、妻子、好友甚至是路人甲乙丙丁都事先被 真人秀的制作人 安排在楚门的身边,楚门每天都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毫无波澜。一次次偶然的意外,让楚门意识到 他 所生活在的空间 越来越怪异 ,破绽越来越多 : 已去世的父亲突然回来、妻子总 会 突然的 念 出 广告词、 总是有人破坏他去 菲 济的计划 …… 最终楚门对自己生活的“世界”产生疑问。 电影最后以楚门克服自己对水的恐惧,乘船出海,逃脱这个虚假的生活空间作为结局。           从人道的角度去观看这一部电影,就不得不讨论楚门那 30 年的 不幸 。摄像机把楚门的一举一动向全球转播,几亿人堂而皇之地欣赏着他生活的光明与黑暗。楚门真人秀历经了 30 年收视率依然高居不下,观众乐此不疲 地 窥视他人的生活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更可怕的是,导演为了迎合观众的窥探欲望,还想要直播楚门与被安排的女演员性爱的过程。大众对于楚门的感情可以说是复杂的 ,他们30年以来都以观赏楚门的真人秀为娱乐, 无论是在上班亦或是洗澡,都是在观看着楚门的一举一动, 有的 甚至 还愿意掏腰包购买关于楚门的“ 周边商品” ,可说是非常的喜爱楚门 。这其中 也 不乏有观众对于楚门被“囚禁”深表同情,甚至也有闯入摄影棚,背叛导演指示的演员—— Slyvia 。她想要把楚门“解救”出来,她不断地去劝说楚门出走寻找“真相”。但无可否认, 哪怕楚门陪伴了他们30年, 所有的观众在楚门历经万苦而成功逃脱后 都 没有感到伤心不舍,反而是 欣喜若狂,仿佛 是与楚门并肩逃出的小伙伴。     楚门是不幸的。 而这一切都 从他一出生就被 影视公司收养,成为真人秀的主角 为起点。 楚门 “不幸的” 在巨大的摄影棚内生活了 30 年,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早就安排好了的 : 想要成...

从执着到释然——钟晓阳《哀伤纪》的谱成

一 部 作 品的续写或重版,究竟是对一个故事的延续还是补充呢?作家钟晓阳在 2008 年重新执笔后对自己早前已出版的一些作品进行了续写和重版,作品中有的新附书信,也有对旧作 “ 推倒重写 ” 的。当中 2014 年出版的《哀伤纪》收录了钟晓阳 1986 年的初版《哀歌》以及她 2014 年续写的《哀伤书》。与《哀歌》相隔了 28 年的《哀伤书》似是在叙说着同一个或延续的故事,然而当中的人物、情节虽与前者的设置有相似之处,仔细琢磨一番后却发现它们并不如此。   上半部《哀歌》以第一人称倒叙手法讲述了少女“我”到美国三藩市求学时与梦想成为渔夫出海的“你”从初识到相爱再分离的故事。这是一段“留不住”的故事,小说中的“你”一直为梦想做准备,即便是后来出现的“我”也无法阻止 “你”的 脚步。“我”对“你”情深至愿随“你”在海上流浪,“你”却不愿意更不忍心自己的梦想耽误了“我”的青春。直到“你”的海上捕鱼生涯开始,“我”和“你”已渐行渐远直至不再相见,昔日的情分也只能随海风而去。   准确地来说,这是一部“我”对“你”的深情剖白,富含“我”的执着以及无能为力的哀伤。 《哀歌》是一部很美的作品,诗一般的字句为作品增添美而哀伤的氛围。我并没有像“我”一样的情感经历,当中“我”对“你” 所 倾 述的话语却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我的内心 。“我”对“你”的爱确实过分执着得让人不明白,但“我”对“你”的执迷通过钟晓阳笔下的一字一物贯彻全篇,那份爱而不得的心情怎不叫人心疼、可惜?“我”曾经努力留住“你”, 但生命 只 能 容纳海洋的 “你”却无法容纳一个小小的“我” 。 “我”也只能一直沉浸在“留不住你”和“失去你”的痛苦里,唯有依靠漫长的时间帮助淡化、治愈伤痛。最后,多年以后的“我”在明白了玫瑰的颜色是逐渐褪淡的,如同人类的命运其实也因遵循着这样的原理事实——没有事物是永存的,“我”对于爱“你”这件事情也就逐渐释然。   在下半部《哀伤书》里虽然依旧以第一人称叙述,却不再只有“我”和“你”,作品增加了许多人物和支线,人物也都被赋予了名字——金洁儿(我)、占、郑星光、蒋明经、简小汶等。小说不再是像《哀歌》一样的“情书”,更像是为《哀歌》补充、完善的故事。 《哀伤书》讲述了金洁儿的人生起伏以及与三位男 人 的情感纠葛,我们会 自然 地将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