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认真面对生活,岁月也会报以温柔——《山茶文具店》的疗愈文字

因为疫情已经足不出户两个月有余了,胸中虽有憋闷,但也因为这场意外让人慢下脚步去生活。偶然发现《山茶文具店》这部很典型的日式作品,节奏慢中兼暖,里面叙述了怎么在慢中去热爱生活,是很疗愈的一部小说。在镰仓有家文具店,女主人公雨宫鸠子(波波)从小就被外祖母(上代)逼着练字,以能继承家族的代笔人之职。从来没有体会过美好童年的波波不满上代对自己生活甚至人生的控制,选择以叛逆还击,躲到上代找不到的地方生活,直到上代临终前也没回去见一面。整本小说以波波多年后回到故乡继承代笔职业为由,在每一次代人写信的过程中认识到每一封信背后的温馨故事,让她重新了解到代笔人的职业真谛。最终也在信中找到救赎,与远在天堂的外祖母和解了。 
这本书的职业设定就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多少人还有写信的习惯?代笔人的存在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显得突兀,代笔写信并不如电邮一般只需要根据制定的格式,快捷地输入符号即可。专业的代笔人会根据寄信人和信件的内容而去决定笔、墨水、字体、信纸、信封、邮票,甚至是折叠的方式……每一封信都被代笔人注入了心血,一个个小细节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寄信人的想法,细腻地体现“见字如面”的感觉。波波接受的众多任务里,让我颇为印象深刻的有两个。第一位委托人是清太郎,他委托波波以他已故父亲的名义写一封情书给母亲,让母亲能够释怀。清太郎眼中的父亲是“很传统的男人,从来没有送过母亲任何东西,更不曾说过任何体贴安慰的话。然而这传统男人用情信大方地展露对妻子的爱恋,几乎所有信件都是以“全世界最爱小千的男人”落款。父亲的深情让清太郎母亲无法忘怀,让独自存活在世上的她靠着等待情信来撑过每一天。波波的代笔让清太郎的母亲终于盼到来自天堂的情书,波波还贴心的在信纸贴满干花,寓意清太郎的父亲虽然去世了,但是对妻子的爱就如干花一样是永不凋谢的。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委托人是波波自己,她作为代笔人,不断地帮助别人写信,却不曾写过一封信给上代。作者利用上代写给笔友静女士的一百二十三封信来唤起、拼凑波对上代的记忆,上代的每一封信都出现波波的名字,透露了外祖母对孙女的深爱。波波在看完上代写给笔友的所有信后,抱着她的信入睡,想要感受上代对她的爱和她错过的温暖,恍然发觉一切为时已晚。在平复多日后,才决定回复这一封没有收信人的信,信中第一次称呼上代为一直只敢在心里喊的“阿嫲”,亲切的呼唤表明了波波内心已经释怀了两人过去的不成熟,也明白了上代对她特殊的关爱。一封信看似普通,却灌入了温度,让人找回情感。 
小说关于生活仪式感的描写传达着作者对生活认真的态度。这些仪式感并不是流程的桎梏,反而借以通过对每一件事的细腻以体会当中的韵味波波是热爱生活的人,写信如此繁琐工作变成让人享受的感官体验;波波对待生活的方式让读者也一并能在波波的从容中找到美好。细腻入微的生活态度,使得平淡无奇的日常也会变得有趣起来。这本书以季节为脉络,把波波在山茶文具店一年的平凡时光:夏天的蝉鸣、秋日的暖阳、冬天的飘雪、春天的樱花慢而温柔地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将春天(一年四季的开始)设置为最后的章节,有了另一层“周而复始”的意味,细水长流又处处有生机的生活描写不免让人萌生出:原来生活那么美好,原来活着那么幸运。这暖心之作,希望看完的每个人都能收获温暖,闪闪发亮地生活下去。 

文/叶棋薇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活动回顾】初一拾五导读会:黎紫书《流俗地》

上个周末,初一拾五进行了一场线上导读会,导读书目为马华作家黎紫书近作《流俗地》。在这场导读会中,我们首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流俗地》。而后,成员嘉玲也为大家讲解了小说主角银霞的盲人设定,以及书中出现的猫和迦尼萨,同时也在银霞的经历与政治走向之间作了一个隐喻的链接。紧接着,成员秋柔、丽欢、棋薇分别就俗人、俗事、俗地、俗物为大家讲解内容,以让参与者更加了解该作品。最后,我们亦分享了彼此的读后感,也推荐大家阅读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作为一个补充。以下,将附上导读会成员所制作的PPT: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出席,祈愿下次还有机会再与大家见面!

从执着到释然——钟晓阳《哀伤纪》的谱成

一 部 作 品的续写或重版,究竟是对一个故事的延续还是补充呢?作家钟晓阳在 2008 年重新执笔后对自己早前已出版的一些作品进行了续写和重版,作品中有的新附书信,也有对旧作 “ 推倒重写 ” 的。当中 2014 年出版的《哀伤纪》收录了钟晓阳 1986 年的初版《哀歌》以及她 2014 年续写的《哀伤书》。与《哀歌》相隔了 28 年的《哀伤书》似是在叙说着同一个或延续的故事,然而当中的人物、情节虽与前者的设置有相似之处,仔细琢磨一番后却发现它们并不如此。   上半部《哀歌》以第一人称倒叙手法讲述了少女“我”到美国三藩市求学时与梦想成为渔夫出海的“你”从初识到相爱再分离的故事。这是一段“留不住”的故事,小说中的“你”一直为梦想做准备,即便是后来出现的“我”也无法阻止 “你”的 脚步。“我”对“你”情深至愿随“你”在海上流浪,“你”却不愿意更不忍心自己的梦想耽误了“我”的青春。直到“你”的海上捕鱼生涯开始,“我”和“你”已渐行渐远直至不再相见,昔日的情分也只能随海风而去。   准确地来说,这是一部“我”对“你”的深情剖白,富含“我”的执着以及无能为力的哀伤。 《哀歌》是一部很美的作品,诗一般的字句为作品增添美而哀伤的氛围。我并没有像“我”一样的情感经历,当中“我”对“你” 所 倾 述的话语却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我的内心 。“我”对“你”的爱确实过分执着得让人不明白,但“我”对“你”的执迷通过钟晓阳笔下的一字一物贯彻全篇,那份爱而不得的心情怎不叫人心疼、可惜?“我”曾经努力留住“你”, 但生命 只 能 容纳海洋的 “你”却无法容纳一个小小的“我” 。 “我”也只能一直沉浸在“留不住你”和“失去你”的痛苦里,唯有依靠漫长的时间帮助淡化、治愈伤痛。最后,多年以后的“我”在明白了玫瑰的颜色是逐渐褪淡的,如同人类的命运其实也因遵循着这样的原理事实——没有事物是永存的,“我”对于爱“你”这件事情也就逐渐释然。   在下半部《哀伤书》里虽然依旧以第一人称叙述,却不再只有“我”和“你”,作品增加了许多人物和支线,人物也都被赋予了名字——金洁儿(我)、占、郑星光、蒋明经、简小汶等。小说不再是像《哀歌》一样的“情书”,更像是为《哀歌》补充、完善的故事。 《哀伤书》讲述了金洁儿的人生起伏以及与三位男 人 的情感纠葛,我们会 自然 地将金洁儿对应为《哀歌》中的“我”

《夕雾花园》读后感

《夕雾花园》这部作品因为其电影入围了各大奖项而备受瞩目,而其实这部作品除了叙述了一段美丽的史诗爱情故事,同时也揭露很多不同的题材。在这部小说之中有大量对马共的书写,但是由于我对马共的认识不多,在接下来的文章就不会有太多讨论,但是真的很推荐小伙伴们看看这部小说哦! 这个故事以一个曾经在战争之中被日军抓去当战俘的云林为主角,为了打造在拘留营死去的姐姐最喜欢的日式花园,而跑到金马伦寻找久居于此的前日本皇家庭园师中村有朋,后来两人坠入爱河的故事。这部小说精彩的地方在于它有别以往对日军的刻板印象,描写了两个看似对立的人们如何相爱,同时也展示了在战争时期不同立场的人们的面貌。 不一样的“加害者” 小说的男主角——中村有朋是一名前天皇御用的庭园设计师,在战争之前就已来到马来亚居住。身为日本人的身份使有朋时常感到痛苦、罪恶,因为出现在他生活中的人们多是在战争中被日本人伤害的人们。这让他每每面对他们的时候都感到愧疚,于是他尝试以 专心 打造属于自己的日式花园与世界隔绝,逃避自己的同胞为了“荣誉”所造成的伤害。 有朋贵为前天皇御用的庭园设计师,其家族在当时的日本也有相当高的地位。虽然后来因为一些人事问题,有朋被夺去皇家庭园设计师的身份而离开日本来到了马来亚,但是在日本侵占马来亚的时候,有朋可以说是竭尽所能去保护身边所有的人,避免他们遭受日军的迫害。因为有朋的关系,日军不会侵犯马久巴茶园,他们也不会伤害为有朋工作的工人们。有朋也因此在日据时期,尽其所能去收容当地人作为他的工人,以免他们受难于战争。麦格纳斯在战争爆发期间也有叫上云林一家,到金马伦来投靠有朋,只是云林父亲不愿投靠日本人而拒绝了。 战争结束之后,有朋的内心依然感到愧疚;他不赞同日本提议的“荣誉之战”,但也无法违抗天皇。云林说在夕雾花园里,她感觉这里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了,仿佛一切的痛苦不曾发生过,内心一片平静。这就是有朋建造夕雾花园的原因。他尝试打造这座平静的花园,隔离自己与外面的世界,希望能在这篇花园之中得到平静。他的内心充满对日军和战争的不满,但是尽管有再多的不服气,他却不能与天皇对抗。这样的矛盾和纠结,让有朋这个角色更加的令人心疼。 在日据时期,日本人是加害者。作为马来西亚人民的我们,自小就能从爷爷奶奶口中听到日本人如何迫害当时的马来亚华人。在他们的叙述当中,日本人就好像恶魔一样残忍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