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村上春树是中学时期,他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我没有继续看下去,原因是没看懂。只是清晰地记得那口没有栏杆的井,那口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的井。不知道为什么,大学时期机缘巧合下看了《1Q84》,依然没看懂,却还是懵懵懂懂地看完了。但是清晰记得的,是那只瞎了的山羊、从死山羊嘴里爬出来的小小人,还有格外冷静的青豆和天吾。这一次村上的《且听风吟》我依旧没有真的懂。作者用了接近意识流的写法,以倒放的方式,描写21岁“我”的暑假经历。其中穿插了广播电台还有旧时的事情,现实和过往却也切换自如。
和朋友看完这部作品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们四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这样的话。是的,我也没有看明白村上春树想要说些什么,故事里的情节断断续续,仿佛七零八落的碎片,拼凑在一起。但我总是沉浸在村上笔下的世界。这样一部令人看得一头雾水的作品,他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是感觉吧!一种孤独感和不知去向的茫然。在《且听风吟》里,我感受到了孤独,一种非常轻盈的孤独和寂寞。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东京念大学的“我”,在暑假时期回到自己的家乡神户,度过了18天的假期。在不少个夜晚里,“我”总是和一个朋友——鼠在一家中国人开的杰氏酒吧里面度过。在假期的期间“我”还遇到了一个只有九个手指头的女孩,也曾回忆起过去“我”睡过的女人。对了,还有一位虚构的作家哈特费尔德。故事情节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文字背后总有那么一种情绪,或许无法用言语表达。
作者虚构出了哈特费尔德这个作家,这个作家有一部作品叫做《火星的井》,里边说的是一个在宇宙中彷徨的青年,因为厌倦了宇宙的浩瀚决定钻进井里悄然地死去。这个井里面有很多分叉,所有的隧道都是相连的。青年在井里面一直走一直走,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直到他发现了一个出口。那里有光,他就爬了出去。他看着火星的荒芜,忽然听见风告诉他太阳快爆炸了,然后他就自杀了。我非常喜欢这段对话:
“......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有句话问一下好么?”
“愿闻。”
“你学得了什么?”
风没回答,青年掏出手枪对准太阳穴,扣下了扳机。我永远不会知道为什么,只能感受。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关键不在于故事,而是说故事的方式。”这句话让我忽然豁然开朗。或许是我太过于执着了,总是执着于一个作品的意义,一直尝试找出故事里所有编排的含义,但是我想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孤独。一种不了解,也不被了解的孤独。就好像“我”从来没有想要特意的让某个人更加了解自己,在别人打算更靠近“我”时,总是用一些奇怪的回答绕开。即使如此,当最后“我”再一次回到神户,发现“她”早已离去时,却依然会感到一股忧伤。多年后,“我”走在那个夏天和“她”走过的路,坐在和“她”一起去过的仓库石阶上,想哭却又哭不出来。故事的后来“我”结了婚,那个出现在暑假期间的“她”也再没见到过。不仅如此,那位为“我”点了“加利福尼亚少女”的女孩,以及已身亡多年的前女友照片的遗失,也如同再也没见过的那个“她”,成了“我”无法解开的谜。“我”的日子和普通人一样过着,过去的终究过去了,什么也没留下。
这个世界非常精彩,曾经的我总是享受在热闹里。总觉得自己和孤独那么遥远,以为人与人的距离也没有那么遥远,并且也渴望着有一天会被谁了解。但是成长的过程,我们总会丢弃一些东西,或失去一些东西。渐渐地意识到自己或许一无所有,也因此感到害怕。总是在人群之中感到孤独,总是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我恍然发现世界上或许所有的人都是孤独的。我们永远无法真的感受别人所感受到的,体会到别人所体会的。我们感受的,往往是在别人身上自己的影子。在村上的世界里,孤独是平静的,就像风的声音一样轻盈。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孤独的时候,不妨闭上眼睛,風の歌を聴け(且听风吟)。
文/辜秋柔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