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是由历史学家黄仁宇从1587年为切入点,用一位皇帝和五位名臣的故事折射出16世纪的中国社会面貌。明神宗万历皇帝名叫朱翊钧,10岁登基,御宇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里,他造就了万历中兴的繁荣现象,却又被标签为懒政的任性皇帝。书中出现不少“道德”、“四书”和“君子”等的字眼,藉此强调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政治面貌,并带出一个帝皇被压抑的一生。本文欲从以伦理道德作为国家主要的治理方案,因而形成的一些些模糊的“义务”、“教条”、“规范”,去探讨皇帝的人生景象,并梳理在这样的制度下所产生的“异端”。
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地位,被百姓俯视和敬仰都显得理所当然,尤其在当时候并无明确的法律制度,人们只能依靠传统所赋予的神秘力量,承认帝皇的存在,让其成为决断人间的最大权威者。身为天命之子,皇帝必须要符合所有人心目中的形象。饱读经史子集是基本,履行君子的庄重仪态是基本,虚心地遵从廷臣的劝诫和要求也是基本。但是,在1505年即位的正德皇帝却打破了传统的枷锁,以其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施政。他不甘被圈锁在紫禁城,便在皇城中建立名为“豹房”的住宅;他不愿日复一日面对繁杂的公文,更热衷带兵出征;他不喜被文臣掌控生活,便常常大设宴席到通宵……明朝第十代的皇帝就以他超人的胆量打破陈规,开创新例,成为了明朝最自由的皇帝。但是,也正是因为正德皇帝的各种行为,导致了万历在即位后,被人牢牢地掌控。
万历皇帝从5岁开始饱览群书,他梦想成为像开国祖先那样的好皇帝,按照祖先的标准,熟记每一本经史子集,出席各种繁复的仪式。万历皇帝即位的48年却因为两件事情,从原本认真谨慎的态度,变成怠惰任性。小万历付出的努力使得他在学业上的表现极为不错,但是首辅张居正永远不会停止鞭策万历皇帝,他自觉有责任把万历塑造成天下道德标准最高的完美象征。小万历热衷书法,也习得一手好字,但是张居正却认为书法只是细枝末节,圣明君主都是以德行统治天下,哪怕在书法上取得极高的造诣,也无法为苍生带来任何益处。在生活上,张居正也严厉的规划万历的习惯,要求万历不能铺张浪费,用餐只能吃八分饱,借此体会百姓的辛苦、每早需要出席各种仪式,用极致庄重的仪态体现最高标准的象征、不能随意的在公文上批注,只能按照大学士拟好的草稿照抄一遍……种种的要求都必须要依据当时候被称为“圣贤”的张居正所教授的标准一一地实行,如果出现错误则被视为有违天意,很可能会导致各种灾害殃及百姓。
万历视张居正亦父、亦师、亦臣、亦友,万历对于张居正的一切话语和要求都谨慎遵从。万历极度信任张居正,为了张居正更是不惜得罪其他的文臣。根据明朝的习俗,孩子在父母去世后必须要回家守孝三年,即是“四书”中所提出的丁忧。然而,15岁的万历离不开张居正,哪怕其他的文臣认为是张居正恋权而不愿履行孝子的义务,万历都不听取他们的意见,反而半强制性地要求张居正在职居丧,继续辅助他处理政事。在张居正去世后,揭发他的报告层出不穷,欺君蠹国、居心叵测、买官鬻爵、结党营私……每一件的参劾都有理有据,曾经教导万历要厉行节俭的张居正却在家中堆积了各种珠玉古玩,就连和张居正一样从小陪伴在万历身旁的秉笔太监冯保也在有亿万家财。这位言行不一的“圣贤”所引发的事件给万历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也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文臣的傀儡,摆脱了张居正、冯保,他的自主之权还是被各种因素约束着,明朝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住在紫禁城里的傀儡。
不仅如此,立储一事及其后所引发的各种纠纷更是将万历对于文臣和帝皇之位感到心灰意冷。万历皇帝在时年18岁的时候对14岁的郑氏一往情深,她聪明机警的性格,喜欢读书的习惯都吻合了万历在精神和感情上的需要。淑嫔郑氏理解万历在皇位上的身不由己,常常被文臣的想法左右而无法准确地道出自己的想法,也同情万历不曾感受到他人的关怀,哪怕在其母慈圣太后的眼里,万历只是一个执行其命令的工具。因此,她把万历当成了有血有肉的“人”,面对万历时不再小心翼翼,甚至敢于挑逗和嘲笑他,同时倾听他内心深处的痛苦。虽然郑氏在名份上只是姬妾,但诚然在万历的心目中她已是其真真切切的妻子。郑氏在1587年诞下了皇三子常洵,万历便想转立常洵为太子,但是他自以为仅有的权力又再次被文臣夺走。文臣不容万历废长立幼,这有违君子的道德规范,再且他们认为郑氏是祸水,扰乱了万历的心绪。这一事件催发了万历的消极性格,他认为立储之事本就属于他少有的权力范围,而且先皇也曾经有过废长立幼的先例,但是文臣和百姓却一而再地剥夺他的自由,以各种道德来绑架他。迫于舆论的压力,万历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打算。万历出于报复的心态,开始沉默地反抗文臣为他所做的各种决定,不再出席各种法定的礼仪,朝廷出现空缺也不再批示递补,等待批奏的公文也搁置一旁,以消极怠惰的态度来敷衍政事和廷臣。
把正德皇帝与万历皇帝相较,两人皆是被道德捆绑的皇帝,两人被百姓视为是“行走的君子模范”,逾万文臣统一了意见后强制皇帝们依照他们草拟的建议批示公文,两人虽然居住在庞大的宫殿内,还具备数千人服侍,但是实际上这座宫殿是他们的监狱。而正德皇帝之所以有足够的胆量跳脱出来,是因为他是首位打破传统的人物,文臣们不曾面对过这些情况而显得不知所措。正德皇帝后,又有沉迷于炼丹求术的嘉靖皇帝,两人的任性行为警惕了文臣。为了预防再次发生帝皇荒废政事的行为,文臣们不得不强制规划万历皇帝的一举一动,免得他染上先皇的任性。再者,万历在10岁就即位,尚属容易教化的年纪,所以廷臣们便马上灌输他“正确”的道理,把他牢牢地捆绑在紫禁城中。随着年纪的增长,万历认清了张居正的言行合异,虽有叔祖正德在14岁即位却勇于反抗的典范,但是万历皇帝想要逃脱出来已晚了。在重重的道德绑架下,他贵为皇帝,天意的人选,实际上却是文臣们的木偶。摆脱了张居正,却还有更多的“张居正”在等着拿捏他。看似美好的崇高地位,内心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活着的祖宗,可说是非常贴切的形容他了。
文/叶棋薇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