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那些无法被忘记的伤害——《美伤》艾卡·库尼亚文 Eka Kurniawan

印度尼西亚,这座明明就在隔壁,但是我总是对它一无所知的国家。机缘巧合下遇到朋友的安利,开始接触这个很陌生却又有一点熟悉的故事。一开始就被它不近现实的魔幻手法给深深吸引(有点鬼故事的赶脚)一些铺排读起来相当诡异,却也引人入胜。《美伤》(Beauty is a Wound)是一部印尼小说,来自艾卡·库尼亚文之手,出版于2002年。刚出版之时,在印尼并未引起什么轩然大波,2015年被翻译成英文之后,成功登上了《纽约时报》排行榜,随后也被翻译成近20多国的语言。这部小说以一名荷印混血的妓女为中心,跨越了近百年的时空,讲述了印尼从荷兰殖民地到独立后的政治纷争,以及人们在这段历史里面的困境。

   小说以一位荷兰殖民者与被强娶的妾而生的孙女——黛维艾玉作为主角,以她为中心描述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故事。除了美丽的巴厘岛和早年的排华事件,我对印尼是一无所知、一片空白,可谓相当匮乏。借由小说我开始去查找印尼的历史,发现了作者每一个角色和剧情的安排,其实都在反映着印尼的过去与现在。利用鬼魂、僵尸等等代表着阴魂不散的元素提醒着我们,历史不能被忘记,过去的伤痕仍然在不断地流出脓血。 

   小说的角色设定与印尼历史紧紧相连,比如黛维艾玉身上流着的荷兰血统,正是是荷兰作为印尼近三百年殖民者的反映。黛维艾玉的爷爷强迫当地的一位女孩——伊洋成为自己的小妾,使得她无法和自己的爱人格迪克相守。而多年以后,当日本入侵印尼,黛维艾玉的家人纷纷逃回荷兰,黛维艾玉却坚持留下,甚至强迫自己的外婆(伊洋)的情人(格迪克)娶了自己。或许是为了自己身上的荷兰血而赎罪,黛维艾玉想要将自己献给格迪克,却逼得深爱伊洋的格迪克不愿受辱自杀身亡。格迪克的亡魂始终没能放过这个夺取了自己深爱之人的家庭,尽管黛维艾玉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赎罪,但是格迪克依然不愿接受。死去的格迪克成为了冤魂,诅咒着黛维艾玉的家庭。这样的编排仿佛就是暗示着荷兰对印尼的掠夺,而格迪克的冤魂在死去以后依然无法忘记被掠夺的痛苦,正是历史上不可被忘却的伤害。 

   故事的后半部都着重讲述了黛维艾玉的四个女儿:阿拉曼达、阿汀妲和、马雅黛维和美丽。阿拉曼达是黛维艾玉在成为日本军慰安妇期间被日本人强暴而生下的;阿汀妲是内战时期被游击队强暴生下的;马雅黛维则是妓院遇到的恩客的孩子;而最小的小女儿则是不知道某个妓院客人所生下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们都分别嫁给了军方代表的排长、共产党代表的克里旺以及流氓代表的马曼根登。这些单位正是建构印尼历史的重要元素,其中作者在描述军方、共产党和流氓之间的互动更是直接的影射了真实的印尼历史。黛维艾玉的孩子们除了女儿美丽之外,都继承了母亲的盛世美颜,如果说将女儿美丽比喻成印尼的话,就正好应验了各个势力对于印尼这个国家的争夺。作者或许就是利用这样的手法去表达出了印尼的过去。

   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会不自觉地稍稍期待着作者会怎么去描写丑陋无比的女儿美丽。丑陋的美丽不如姐姐们被世人所吹捧,反而是所有人怕看见的女孩。但美丽并没有放弃被爱的渴望,她相信着有朝一日他也会被爱,而最后确实有人与他做爱。这个让美丽感觉被爱的男人就是克里桑,他是美丽的姐姐阿汀妲和共产党克里旺的儿子。克里桑也深受美的诱惑,他先是爱上了自己的表姐,艾妮,另一方面又因为抵挡不住诱惑,对爱慕自己的另一个表姐伦嘉妮斯发生关系。(两位表姐都是相当漂亮的女孩,就连克里桑本身也是长得师门俊俏的青年)后来艾妮的死去对克里桑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甚至挖开艾妮的坟墓,将艾妮的尸体藏在自己的床底。面对着床底下的尸体,还有怀孕的伦嘉妮斯,克里桑害怕不已。他最后杀了伦嘉妮斯,让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这个时候有个渔夫告诉他:“为了美丽的爱人而心碎吗?哈、哈、哈。小子,给你一点建议,去找难看的爱人吧。他们绝不会伤害你。”受这个渔夫(实质是恶灵的化身)引导,克里桑去找了难看的爱人,也就是他的阿姨美丽。 

   以一字形容这部小说,“乱”再贴切不过了,而小说的各种“乱”皆因“美丽”而起,所以“美丽”是小说的核心。克里桑的最后独白更是作者对于印尼这片土地的惋惜表示:

因为美丽是种伤。

因为“美丽”而受到伤害,所以“美丽”对于黛维艾玉来说是被诅咒的,土地如是。因为“美丽”而被四面八方强占、外侵、内斗,经历过这些些动荡,剩下的也只有丑陋不堪。

   如果用一句话粗暴地概括这部小说,我想这是一部大型的家庭乱伦惊悚剧。但是实际上在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阅读,就算不看解析,我们也可以明白作者是在用这样的伦理剧述说着一个国家的故事。里面想要传达的信息还有太多太多,只可惜我只能浅浅的感觉作者的会意,未能完全理解故事的本质。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依然没讨论出的所以然的有:故事中性爱的意义、对爱的渴求、狗的意象、当然少不了的是整个国家人们所面对的的困境。如果要说这是不是一部好作品,我能主观地说,是。因为读起来真的过瘾,就是简单粗暴的爽,好看。


文/ 最近焦头烂尾死得很应该的辜秋柔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活动回顾】初一拾五导读会:黎紫书《流俗地》

上个周末,初一拾五进行了一场线上导读会,导读书目为马华作家黎紫书近作《流俗地》。在这场导读会中,我们首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流俗地》。而后,成员嘉玲也为大家讲解了小说主角银霞的盲人设定,以及书中出现的猫和迦尼萨,同时也在银霞的经历与政治走向之间作了一个隐喻的链接。紧接着,成员秋柔、丽欢、棋薇分别就俗人、俗事、俗地、俗物为大家讲解内容,以让参与者更加了解该作品。最后,我们亦分享了彼此的读后感,也推荐大家阅读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作为一个补充。以下,将附上导读会成员所制作的PPT: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出席,祈愿下次还有机会再与大家见面!

从执着到释然——钟晓阳《哀伤纪》的谱成

一 部 作 品的续写或重版,究竟是对一个故事的延续还是补充呢?作家钟晓阳在 2008 年重新执笔后对自己早前已出版的一些作品进行了续写和重版,作品中有的新附书信,也有对旧作 “ 推倒重写 ” 的。当中 2014 年出版的《哀伤纪》收录了钟晓阳 1986 年的初版《哀歌》以及她 2014 年续写的《哀伤书》。与《哀歌》相隔了 28 年的《哀伤书》似是在叙说着同一个或延续的故事,然而当中的人物、情节虽与前者的设置有相似之处,仔细琢磨一番后却发现它们并不如此。   上半部《哀歌》以第一人称倒叙手法讲述了少女“我”到美国三藩市求学时与梦想成为渔夫出海的“你”从初识到相爱再分离的故事。这是一段“留不住”的故事,小说中的“你”一直为梦想做准备,即便是后来出现的“我”也无法阻止 “你”的 脚步。“我”对“你”情深至愿随“你”在海上流浪,“你”却不愿意更不忍心自己的梦想耽误了“我”的青春。直到“你”的海上捕鱼生涯开始,“我”和“你”已渐行渐远直至不再相见,昔日的情分也只能随海风而去。   准确地来说,这是一部“我”对“你”的深情剖白,富含“我”的执着以及无能为力的哀伤。 《哀歌》是一部很美的作品,诗一般的字句为作品增添美而哀伤的氛围。我并没有像“我”一样的情感经历,当中“我”对“你” 所 倾 述的话语却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我的内心 。“我”对“你”的爱确实过分执着得让人不明白,但“我”对“你”的执迷通过钟晓阳笔下的一字一物贯彻全篇,那份爱而不得的心情怎不叫人心疼、可惜?“我”曾经努力留住“你”, 但生命 只 能 容纳海洋的 “你”却无法容纳一个小小的“我” 。 “我”也只能一直沉浸在“留不住你”和“失去你”的痛苦里,唯有依靠漫长的时间帮助淡化、治愈伤痛。最后,多年以后的“我”在明白了玫瑰的颜色是逐渐褪淡的,如同人类的命运其实也因遵循着这样的原理事实——没有事物是永存的,“我”对于爱“你”这件事情也就逐渐释然。   在下半部《哀伤书》里虽然依旧以第一人称叙述,却不再只有“我”和“你”,作品增加了许多人物和支线,人物也都被赋予了名字——金洁儿(我)、占、郑星光、蒋明经、简小汶等。小说不再是像《哀歌》一样的“情书”,更像是为《哀歌》补充、完善的故事。 《哀伤书》讲述了金洁儿的人生起伏以及与三位男 人 的情感纠葛,我们会 自然 地将金洁儿对应为《哀歌》中的“我”

《夕雾花园》读后感

《夕雾花园》这部作品因为其电影入围了各大奖项而备受瞩目,而其实这部作品除了叙述了一段美丽的史诗爱情故事,同时也揭露很多不同的题材。在这部小说之中有大量对马共的书写,但是由于我对马共的认识不多,在接下来的文章就不会有太多讨论,但是真的很推荐小伙伴们看看这部小说哦! 这个故事以一个曾经在战争之中被日军抓去当战俘的云林为主角,为了打造在拘留营死去的姐姐最喜欢的日式花园,而跑到金马伦寻找久居于此的前日本皇家庭园师中村有朋,后来两人坠入爱河的故事。这部小说精彩的地方在于它有别以往对日军的刻板印象,描写了两个看似对立的人们如何相爱,同时也展示了在战争时期不同立场的人们的面貌。 不一样的“加害者” 小说的男主角——中村有朋是一名前天皇御用的庭园设计师,在战争之前就已来到马来亚居住。身为日本人的身份使有朋时常感到痛苦、罪恶,因为出现在他生活中的人们多是在战争中被日本人伤害的人们。这让他每每面对他们的时候都感到愧疚,于是他尝试以 专心 打造属于自己的日式花园与世界隔绝,逃避自己的同胞为了“荣誉”所造成的伤害。 有朋贵为前天皇御用的庭园设计师,其家族在当时的日本也有相当高的地位。虽然后来因为一些人事问题,有朋被夺去皇家庭园设计师的身份而离开日本来到了马来亚,但是在日本侵占马来亚的时候,有朋可以说是竭尽所能去保护身边所有的人,避免他们遭受日军的迫害。因为有朋的关系,日军不会侵犯马久巴茶园,他们也不会伤害为有朋工作的工人们。有朋也因此在日据时期,尽其所能去收容当地人作为他的工人,以免他们受难于战争。麦格纳斯在战争爆发期间也有叫上云林一家,到金马伦来投靠有朋,只是云林父亲不愿投靠日本人而拒绝了。 战争结束之后,有朋的内心依然感到愧疚;他不赞同日本提议的“荣誉之战”,但也无法违抗天皇。云林说在夕雾花园里,她感觉这里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了,仿佛一切的痛苦不曾发生过,内心一片平静。这就是有朋建造夕雾花园的原因。他尝试打造这座平静的花园,隔离自己与外面的世界,希望能在这篇花园之中得到平静。他的内心充满对日军和战争的不满,但是尽管有再多的不服气,他却不能与天皇对抗。这样的矛盾和纠结,让有朋这个角色更加的令人心疼。 在日据时期,日本人是加害者。作为马来西亚人民的我们,自小就能从爷爷奶奶口中听到日本人如何迫害当时的马来亚华人。在他们的叙述当中,日本人就好像恶魔一样残忍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