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专属人生陪跑员——《找不到工作的一年·续横道世之介》

我有个朋友想介绍给你认识,尤其是正处于低谷中的你,他叫横道世之介。 

月头刚结束本科学习,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中徘徊的我,在“好好放个长假”和“未雨绸缪”之间抓耳挠腮。半夜三点在这场无尽头的疫情把自己打算在一年间将钱包变胖的原计划给打乱的思绪下,动手谷歌了“找不到工作的一年”,对搜寻结果的想象停在知乎、豆瓣的各种鸡汤上,想说这种时候喝一喝,说不定第二天下午也能满怀希望、热血满溢地从床上睡醒,却也心知注定难逃那无限循环的挫败之感。惊喜的是,搜寻结果出来的竟是一本书,切确地说是一本小说的续篇,而那小说曾经被改编成电影,刚好某年某月我也曾在Youtube刷过那电影的速读版——《横道世之介》。 

《找不到工作的一年·续横道世之介》是日本作家吉田修一的“治愈系”作品,故事主要围绕二十四岁因留级刚从大学毕业而没赶上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前找到工作的横道世之介。他在这一年间曾只靠打点零工、玩玩小钢珠混日子,后来又辗转至女友樱子父亲所开的修车厂帮忙,简单来说他一直“不稳定”。看那横道世之介“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怎么看就怎么鲁蛇,对吧?小说把重点锁定在横道世之介这一年的经历,与好友小诸和新相识的朋友小滨、樱子一家的相处,还有与一些不深交的旁人,如凶脸理发师、记忆中的栗原哥哥等等,与他们的结交、接触都完善了读者对世之介那傻不愣登的想象。 

相比于小说的台湾翻译版本取名的《续横道世之介:打工奋斗篇》,我更偏爱中国版的取名《找不到工作的一年》。“找不到工作”在这资本社会中完全能够展现一种边缘的、低潮的、无力的、挫败的、焦虑的情绪,而小说所描绘的这一年也确实是不如意的,就连原来有份世人都觉得是好工作的小诸也决定在这不适宜的时机辞职,祈望重新面对这个社会。横道世之介更不用说了,所有人都替他的“不稳定”着急,我想甚至读者的关心也绝对不亚于横道的父亲。 

世之介,你要好好记住今天的样子……就是今天的样子。你在这个年末因为闪了腰动不了,和从乡下过来的爸爸两个人在这间狭小的公寓里很郁闷地度过,这件事你要好好记住,现在就是你人生的最低谷,今后你要做的就是从这里浮起来。 

我为什么说想要介绍横道世之介给你呢,绝对不是让低谷中的你有个对象好攀比。而是横道世之介他非常地善良,善良至读者都认为他身边的人有亏于他,大家大概也察觉出世之介的朋友对世之介那一丢丢的不厚道,小诸甚至还当面损:“只要一想到世之介,我心里就踏实了,觉得不用勉强自己也行。因为连世之介这种人都能活得好好的,想想也就坦然了。”但是,若处于低谷中的你感到孤独,我却希望横道世之介在你身边,充当你所认为的“生命中的低谷时期”的陪跑员也好,而我相信善良的横道世之介也绝对不会介意的,或许他还会对小诸所说的一样对你说:“继续继续,别客气哈,不嫌弃的话随便你怎么想。”最重要的,我相信横道世之介总有那股力量,就像小说中的小诸、小滨、隼人等都因为横道世之介无意间的话,作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所以我真心希望横道世之介能够给你力量。 

看完这本小说,历经那不如意的一年,我对于人生的高潮和低谷又有了新的想法。常说人在宇宙之中最为渺小,那ups and downs对一个人来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份量呢?人生的高潮和低谷往往以个人成就、状态作为衡量基准,有最好(状态)的一年就有最坏(状态)的一年,乐观一派把最坏的当作一种考验,把最好当作丰收;悲观一派在看不见尽头的最坏一方持续消沉、困顿。真对最坏的感到憋屈难耐,或许可以像横道世之介一样呐喊:“人生不如意,万岁!人生衰到底,万万岁!”可是,人生真有所谓最好和最坏吗?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个儿人生,想象一下它到底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形状把人生想象成梯形,自己所处的某一角落或许只是一个阶段的最好或最坏,而前方迎接的又是新一轮最好和最坏,直至那终点;也可以把人生想象成一条直线,ups and downs就像宇宙之中的人一样如此渺小,可能也掀不起波澜,还能将carpe diem seize the day贯彻到尾,像横道世之介一样冲向那终点;或把人生想象成圆形,无所谓对错,倒着走或前进终会抵达那终点。 

你看,人的一生如此千奇百怪,各有各活法,你又会希望你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呢? 

 

/吕丽欢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活动回顾】初一拾五导读会:黎紫书《流俗地》

上个周末,初一拾五进行了一场线上导读会,导读书目为马华作家黎紫书近作《流俗地》。在这场导读会中,我们首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流俗地》。而后,成员嘉玲也为大家讲解了小说主角银霞的盲人设定,以及书中出现的猫和迦尼萨,同时也在银霞的经历与政治走向之间作了一个隐喻的链接。紧接着,成员秋柔、丽欢、棋薇分别就俗人、俗事、俗地、俗物为大家讲解内容,以让参与者更加了解该作品。最后,我们亦分享了彼此的读后感,也推荐大家阅读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作为一个补充。以下,将附上导读会成员所制作的PPT: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出席,祈愿下次还有机会再与大家见面!

从执着到释然——钟晓阳《哀伤纪》的谱成

一 部 作 品的续写或重版,究竟是对一个故事的延续还是补充呢?作家钟晓阳在 2008 年重新执笔后对自己早前已出版的一些作品进行了续写和重版,作品中有的新附书信,也有对旧作 “ 推倒重写 ” 的。当中 2014 年出版的《哀伤纪》收录了钟晓阳 1986 年的初版《哀歌》以及她 2014 年续写的《哀伤书》。与《哀歌》相隔了 28 年的《哀伤书》似是在叙说着同一个或延续的故事,然而当中的人物、情节虽与前者的设置有相似之处,仔细琢磨一番后却发现它们并不如此。   上半部《哀歌》以第一人称倒叙手法讲述了少女“我”到美国三藩市求学时与梦想成为渔夫出海的“你”从初识到相爱再分离的故事。这是一段“留不住”的故事,小说中的“你”一直为梦想做准备,即便是后来出现的“我”也无法阻止 “你”的 脚步。“我”对“你”情深至愿随“你”在海上流浪,“你”却不愿意更不忍心自己的梦想耽误了“我”的青春。直到“你”的海上捕鱼生涯开始,“我”和“你”已渐行渐远直至不再相见,昔日的情分也只能随海风而去。   准确地来说,这是一部“我”对“你”的深情剖白,富含“我”的执着以及无能为力的哀伤。 《哀歌》是一部很美的作品,诗一般的字句为作品增添美而哀伤的氛围。我并没有像“我”一样的情感经历,当中“我”对“你” 所 倾 述的话语却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我的内心 。“我”对“你”的爱确实过分执着得让人不明白,但“我”对“你”的执迷通过钟晓阳笔下的一字一物贯彻全篇,那份爱而不得的心情怎不叫人心疼、可惜?“我”曾经努力留住“你”, 但生命 只 能 容纳海洋的 “你”却无法容纳一个小小的“我” 。 “我”也只能一直沉浸在“留不住你”和“失去你”的痛苦里,唯有依靠漫长的时间帮助淡化、治愈伤痛。最后,多年以后的“我”在明白了玫瑰的颜色是逐渐褪淡的,如同人类的命运其实也因遵循着这样的原理事实——没有事物是永存的,“我”对于爱“你”这件事情也就逐渐释然。   在下半部《哀伤书》里虽然依旧以第一人称叙述,却不再只有“我”和“你”,作品增加了许多人物和支线,人物也都被赋予了名字——金洁儿(我)、占、郑星光、蒋明经、简小汶等。小说不再是像《哀歌》一样的“情书”,更像是为《哀歌》补充、完善的故事。 《哀伤书》讲述了金洁儿的人生起伏以及与三位男 人 的情感纠葛,我们会 自然 地将金洁儿对应为《哀歌》中的“我”

人心、罪恶与寂寞——夏目漱石《心》“先生“的自白与死亡

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时期的大文豪,也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作家。夏目漱石的创作生涯是在他三十八岁(1905年)才开始的,以第一本小说《我是猫》震动当时日本文坛。然而,夏目一生的创作却非常短,最后作品《明暗》(1916)甚至来不及在自己病逝之前完成。短短的十一年里,他共写有多部影响非凡的小说创作,如《心》、《虞美人草》、《少爷》等等。            今日要谈的这本书,正是夏目于191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心》。小说结构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 先生和我>、<中 双亲和我>、<下 先生和遗书>。与一般小说一样,《心》的故事从不起眼的细节开启,由叙事者“我”对“先生”产生的莫名好奇而引领读者去探究“先生”这一号人物。《心》的重点显然在“先生”身上,即是小说最重的部分<先生和遗书>之中的自白,将小说的叙述推向高潮。然而,小说的上、中部分却不仅仅只是为引入“先生”最后的自白,反而为整部小说的叙述作了前呼后应的铺陈,尤其是<双亲和我>中“我”的父亲病重至死,提及的明治天皇驾崩与乃木大将的殉死,可谓是“先生”最终结局走向的关键。 天生的恶人在这世界上是绝对没有的。大多数的好人,在发生什么问题时,会突然变成恶人。         小说以“心”命名,谈的是人心最黑暗、最深处的一面——人性中的妒忌心与利己心。夏目漱石笔下的“先生”更是由此对全人类产生怀疑,乃至后来的厌恶。这种心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与“先生”的过去息息相关——叔父一家为利己而对“先生”作出的伤害,致使“先生”对人的极度提防、怀疑,进而感到无边的寂寞。“先生”的这种心态,也注定要对身边的人产生伤害。从“先生”的自白遗书,最先受到“伤害”的正是K。K与“先生”年轻时刚好正对所住处的小姐产生倾慕之心,只是对于一开始就为“道”而精进努力的K来说,就算超脱肉欲的恋爱,都将被视为精进道路上的妨碍。忌妒K的“先生”正是抓住这点,一边不断提醒K对“道”的追求,并向K进行对他“决心”怀疑的“攻击”;一边先“下手为强”向小姐提亲。后来K在一个寂寞的晚上自我了断,从此“先生”背上罪恶,在心底永远谴责恶劣如叔父一般的自己,幸福与否都将伴随K的黑影。            行尸走肉般生活着的“先生”不是没有想到过死亡,对深感罪恶的“先生”来说,总有一股可怕的力量堵住了他所